近日,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在《求是》发表的文章《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》中,总结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的六大重要成果。
近日,为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发展与开放,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,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关措施的通知》,推出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。
近日,银保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,介绍了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一系列成果。
近日,围绕当前债券市场发展形势以及信用风险新特点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(以下简称“交易商协会”)发布了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置换业务指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置换指引》)、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同意征集操作指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征集指引》)、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及风险处置指南(2022版)》(以下简称《处置指南(2022版)》)以及《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措施实施规程》(以下简称《自律管理规程》)四项制度。
“长三角征信链”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,由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牵头,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“长三角征信链”平台,旨在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长三角地区在征信领域的互联互通。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。转眼间,《金融时报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陪伴我30多个年头。
十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其中,沪深港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。
在业内专家看来,现阶段“政府+市场”双轮驱动,同时借助技术来确保数据安全及合理共享是一个解决方案。“如果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,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征信信息的互联互通,帮助小微企业群体及时获得征信服务,将是一个很大的贡献。”上述专家表示。
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,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,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。
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绿色转型浪潮。这也让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等环保概念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“热词”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绿色也正悄然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
近期,党中央、国务院密集部署助企纾困工作措施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《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》,聚焦当下经济运行中的痛点难点,构建金融支持实体措施体系,为金融机构加大力度纾困受困主体、畅通经济循环指明方向。
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,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为:1年期LPR为3.7%,与上月持平;5年期以上LPR为4.45%,较上月水平(4.6%)下降15个基点。
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,也是扩大就业、改善民生、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。虽然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,但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。在此背景下,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了为中小企业纾困的相关政策举措及有关落实情况。
5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。围绕国内经济运行、物价形势、投资、消费以及粮食价格等热点话题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做出回应。
继养老理财产品“十地十机构”试点稳妥落地后,养老储蓄业务试点也启动在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