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其中,沪深港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。
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绿色转型浪潮。这也让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等环保概念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“热词”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绿色也正悄然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
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防控风险是底线更是基石,而这离不开构建有力有效的监管体系。2018年4月8日,银保监会正式挂牌运行,揭开了我国保险业监管的崭新篇章。成立4年多来,银保监会通过严守风险底线、优化保险监管、完善公司治理,推动保险业健康平稳运行,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,是金融的宗旨”“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,一定要把金融搞好。”“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,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。”
当前,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,风险不断收敛,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。
在数字经济迎来大发展的新形势下,银行业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,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。从打造底层技术支撑到聚焦场景金融服务,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驱动金融变革的重要引擎。
疫情下的我国制造业正在“逆流而上”,在相关各方的支持下,直面挑战,以“鼎新”带动“革故”,努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。
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腾飞,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坚守初心,在主业领域深耕细作,凭借专业优势和多年积累的经验,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尽管面临风险与挑战,但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从未停止,并且继续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。
“注册制改革”,自提出以来一直都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热点话题。
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、实体经济的主体、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,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,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银行业从信贷规模、审批流程、考核机制、产品创新等多方面持续发力,帮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,助力工业经济稳链固链和改造升级,推动“两新一重”服务质效“双升”,筑牢经济“压舱石”。
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,健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,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,积极推进以利率等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化改革,不断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依海而生,向海而兴。海洋渔业大省山东,近年来以创新之智、转型之心、科技之手,建设海洋牧场,囤实蓝色粮仓,提升海洋科技驱动力,用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不断满足国人的“饭碗”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,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,金融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,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、纵深发展,涉及范围之广、出台方案之多、触及利益之深、推进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,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,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。